教化重塑好人生 反省彻悟走新路-上海关兴教育培训中心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

  教化重塑好人生反省彻悟走新路

  ——上海浦东新区关兴教育培训中心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

  这是一所不像学校的“更好的学校”,因为在普通学校不能正常上学“问题学生”在这里经过反省历练“重归”学校;

  这是一所不像补习学校的“更优的培训学校”,因为家庭管不了的“问题孩子”在这

  里补上了人生最重要、最基本的一课;

  这是一所不像正规学校、培训机构的“更上品的学校”,因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在这里被真正的因材施教融化。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所完全意义上的“学校”,实施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她就是毗邻浦东国际机场的上海浦东新区关兴教育培训中心。

  近日,笔者在“关兴”的所在地见到了“掌门人”,一个年逾70,却矢志不渝的教育人宗富林,说起教育培训中心的“关兴”两字,他充满了情愫:“关心帮助问题学生,兴旺一家三代人”,因而取名“关兴”。

  “好学校,一定有一个好校长”。“关兴”的创办者———宗富林是上海市中学一级校长,大学副教授,高级教师,曾在上海市名校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任职,退休前任上海市建平西校校长,在任职期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注国计民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和谐发展。他重视对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培育积极生活态度和提升学习能力,建平西校学生精神风貌和升学率名列新区首位,成为浦东新区有影响的中学校长。这位教育行家,退休后对问题学生更加关注,于是下定决心,在2006年创办起上海第一所专治“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的教育机构。

  从第一年招收的4名学生,10年来培训中心接收了近2000名学员,年龄集中在8至16岁。有学习障碍、屡被劝退的“吊车尾”,有寻衅滋事、混迹社会的“小流氓”,也有足不出户、沉迷游戏的“网瘾少年”……

  “看过太多悲剧,听过太多诉苦,一个孩子,可以摧毁一户家庭、损害一所学校。”宗校长认为:青少年问题根植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而矫治问题学生,就是造福于家庭,积福于学校,赐福于社会。“关兴”的走俏,满足了社会、家长需求,为辍学青少年教育的探索提供了新鲜有效的经验,得到了市教委、浦东新区教育局和社会各方的支持,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

  反省:人生翻转的“第一撬”

  到“关兴”的问题学生,尽管家境不一,但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境遇———难上学。

  面对玩世不恭的孩子,殚精竭虑的父母和束手无策的老师,宗富林深谙“问题”的症结:多数在于家庭关系与传统教育本身。该如何破解呢?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当时,上海有不少工读学校,但家长多是“望名生畏”:工读就学的记录将留存档案,难免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与就业;工读学生普遍有轻微犯罪经历,孩子送去恐怕遭到欺负或受伤。家长的这些顾虑,导致工读学校面临招生困难,有些学校的老师比学生还多。

  “关兴”勇敢地挑起了这份重担:在问题学生的边缘地带,筑起了温暖的教育大家庭;在不幸家庭的失望之家,建起了希望的绿洲。

  问题学生各有状态,表现不一,到了“关兴”,如何起步?宗校长说,我们的任务是用教育的力量教化一个人。人类的自我概念的力量是强大的。光改变行为而不改变自我概念,行为的改变经不起时间考验。要改变行为习惯,必须采取治本的方式,改变身份的认同与自我概念。身份认同主宰着个体的命运,决定了训练效果。为此,“关兴”借鉴心理学的内观疗法主要是回顾和检讨自己所作所为中存在的问题且予以彻底反省,比较自己对他人的冲撞和他人对自己的慈爱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原因,并进行自我洞察、自我分析,以纠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态度或不当行为,改变自己的人格特征。

  在“关兴”,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感恩、自传、反思》,引导孩子了解自己、剖析自己、更好地改变自己。

  学员在这阶段进行回忆和思考。对象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如父母、同学、老师等。要分时段依次进行逆行性回顾,回忆内容围绕“对方为我做什么,我为对方做什么,我给对方带来什么麻烦”三类实际已发生过的具体生活事件。指导者每隔一阶段与反思学生沟通一次,了解和指导反思学生的心理内容。特别要求反思人员要站在对方角色的立场,对每个事件一边进行体验一边进行思考。

  到“关兴”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牛皮纸文件袋,那是他们的专属档案:从入校情况登记表、家长初次谈话记录,到学生的“课后感”、家信和《感恩、自传、反思》,见证学员由抵触至接受、经反复后蜕变的全过程。其中,《感恩、反思、自传》格外醒目,上百页文稿纸装订成册,字数过万,这是孩子们逐渐敞开的心扉。

  “带着孩子,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顺序分析》的方法,透过重建事情的原委,帮助孩子看到问题的所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重要的是家长摒弃抽象的语言指导,带着孩子透过生活,具体的体验;同时,切记在引导中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切勿加入太多自己的判断。”宗校长深有感触地说。

  在“关兴”,已累计有五百多名学生写过一至四万字的反思材料,全部装订成册、存档,也为日后总结、研究提供些许依据。“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教育的财富”。

  磨练:行为转变的“发生器”

  问题学生的行为改变,除了认知概念的正确外,具体矫正是有讲究的。宗校长认为,青少年最需要两样东西:一是营养的“养”,二是氧气的“氧”。要让青少年脑筋灵活,就应让他们尽量接触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多运动,这对他们非常重要。身体愈健康的孩子愈容易教,在智慧的启发上也快速。“关兴”每天安排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锻炼身体,开展长跑、球类、俯卧撑等,也有素质拓展训练,有治疗作用的滑道训练、短程拉练等运动,就是让他们身心健康,焕发青春活力。

  对青少年矫正要从严格起居作息做起,作息饮食有规律,睡眠时间充足有保证。早晨5:50起床,晚上9:30熄灯,每天按时三餐,4公里跑步训练,2小时文化课程,统一收看新闻和晚自习……

  原本辍学在家的“小霸王”,过惯晨昏颠倒的生活,混乱的饮食与睡眠不仅损毁身体,而且消磨心智。重塑正常的作息,迫在眉睫。

  起初,孩子的负面情绪在所难免,甚至出现绝食、逃跑等极端情况。“不放我走的话,我就跳楼!”“宁愿挨饿,也不妥协!”想起刚入校时的抵触与抗拒,蔡天明自己都觉得“很好笑”。

  “绝食抗议和离家出走是我的‘惯用伎俩,,在家爸妈生怕出事,都拿我没辙。”

  现在,此路不通。“关兴”要求,所有家长签约承诺,即使孩子出逃回家,也一定送返回来。“我们尽全力为孩子打开一扇未来的‘窗,,但家长得保证,把那扇宠溺的‘门,关紧。”

  心理老师与他促膝谈心,宿舍同学分享亲身经历,蔡天明逐渐动摇:“以前的我,认为思想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发生改变,但当真正听到别人的故事、相似的经历时,第一次觉得我的想法是那么可笑。”

  回归集体后,很多学生发现,其实遵规守纪并没那么“难以忍受”。没有零食,固定的三餐自然珍惜;每天晨跑与锻炼,走出压抑与封闭,也明显感到身体变得结实;整理内务,动手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感叹“我只是社会的一员,父母不可能养我一辈子,必须靠自己生活”。

  同时,老师也允许犯错,相比批评惩罚更倾向“帮他们找理由”:“你刚来,身体不舒服的话,可以先在旁边休息”,“内务进步很快,我想请你当小组长,指导别的学员”。

  隔离:学会感恩的“聚合剂”

  “关兴”在长期的教育培训中,早期将孩子与父母“隔离”,作为矫正偏差行为的第一步。

  在培训中心主管宗老师看来,家长是孩子情绪的“触发器”,孩子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表现和原生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孩子要得到很好的转变,一定要在新的环境、新的教育模式下重新成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双方一旦见面,孩子仿佛回到了原来溺爱的环境,这样对孩子矫正的效果便大打折扣。因此,培训中心制定一系列校规,近乎严苛:上课地点不公开、入校禁止带手机、3个月内不许孩子面见家长,其间只能以通信方式交流。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心里肯定很愤怒、无奈和难过,也许正在咒骂,最亲的父母竟会让陌生人把你带走?其实,我们也舍不得你,我们的心也在颤抖,也在滴血。”

  “孩子,像你这个年纪,应该在操场上奔跑,在课堂里朗读,而现在的你呢?把自己封锁在书房,每天连续15个小时玩电脑游戏……已经两个多月了,你想这样过一辈子吗?”

  “我们和你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手机一响,就是你逃课、打架的消息。我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度日如年每夜失眠,无时不在担心你的将来,担心你的成长!”

  “我的女儿,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爱你!冲凉后记得要涂润肤露,注意保护眼睛少看电视,想念爸妈时记到本子上,尽快学会照顾自己。我们一家三口,努力加油,爸妈等你回来,等待一个全新的你。”

  展开这些信页,署名为“爱你的爸妈”“日夜想你的家人”,是“隔离”后父母写给孩子的第一封信。

  一厚摞的信纸,有些边角皱褶,有些字迹晕染,培训中心主管宗老师解释说很多是家长含泪写就,而孩子则是流泪读完。“暂别家庭,与父母隔离,学员面对陌生环境,恐惧与不安难以避免,甚至催生埋怨与愤怒。这些倾诉与解答,帮助他们逐渐理解家长,反思自己。”

  “矫正问题学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也不是掩盖问题,忽悠学生,浪费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正确认知和归因,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树立生活的信心,获得生存的技能。”宗校长强调。“与家隔绝”重塑独立能力、绑上沙袋体验“母亲怀孕”、撰写“自传”袒露内心思想……一年的封闭培训与认知矫正,孩子们迎来蜕变与成长。

  一年培训后,孩子们回归家庭、学校和社会。经过心理辅导,张伟雄和李钰已经重返课堂。这个夏天,他俩和培训中心的十多名学员都参加了中考。后来喜讯传来,一个被公办高中录取,一个进入职校就读,而在2016年计算机应用系统比赛中拿了全校第一,市里比赛拿了三等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入校半年,吴亦可和蔡天明逐渐摆脱过往恶习,提前进入文化课补习阶段。宗校长希望,这份良苦用心能帮助孩子在返校后顺利过渡,避免重蹈覆辙。而一些年纪偏大、错过“回炉”时机的学员,会建议他们参加成人高考,或是选择其他工作。

  “关兴”,因为让走上边缘的学生迷途知返而显现教育的魅力;因为让一时没有着落的家庭重燃希望而声名远扬;因为让教育培训机构以一种教育的特有方式体现教育的功能而卓有成效。现在,宗校长已不再为招生发愁,每一个回归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广告”:有问题找“关兴”,在有需求的家长圈内流行。

  说到“关兴”这几年取得的成绩,宗校长认为这与上海市教委和浦东新区教育局领导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区教育局领导多次到中心指导工作,分管局长用了近一个下午时间全面巡查学校,听取汇报,察看学生教学活动、学生宿舍和食堂卫生,最后他说:“听完、看完你们所做一切我放心了,你们为社会安宁、解除家庭烦恼、学校安定做出贡献,谢谢你们。回局里我一定对有关部门要求像以往一样支持你们。”2015年初夏,上海中医大校舍搬迁,“关兴”为配合响应政府的规划,在搬迁地点上碰到了困难,得到了市教委规划处领导的大力支持,积极帮助联系搬迁地点,解决具体困难,使培训中心用最短的时间顺利地完成了搬迁,也使培训中心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诚然,在宗校长看来,给问题学生多一点关怀、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教化,能使教育问题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学生问题不成为学校的沉重,孩子问题不成为家庭的累赘。对此,他充满信心,因为“关心帮助问题学生,兴旺一家三代人”,正是社会所需、家庭所求、孩子所盼。

  这就是教育的一种前途,这也就是教化的一种力量,这更是教育人的一种情怀。

  (本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本文地址:http://www.peixuntoutiao.com/xinwen/727.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培训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guanggao
相关阅读
精选新闻

文章排名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